很多人以为,北京外围经纪人都活得风光——穿西装、开豪车、身边不缺人脉和资源,朋友圈晒着高端饭局、豪华酒店,还有那些看不清脸的“漂亮姑娘”。
但你真以为,这就是全部?
我叫赵一鸣,33岁,在北京混了十年。表面上我做“社交经纪”,实际就是个外围资源的协调人。北京外围经纪人这个词你也许听过,但你知道这三个字后面,藏着多少沉默和压抑吗?
说白了,我做的是一门关系生意,但玩的,是人心。
我原本在一家传媒公司当策划,干了三年,没项目、没提成,还要被甲方骂。后来一次酒局上,朋友带我见了一个“圈里人”。
那晚,几个老板坐着,女生坐在另一边,笑不多,说话不多,但妆容精致、气质干净。客户要的,就是这种“不露骨的陪感”。
那个朋友对我说:“你这么会聊,不如出来自己干点儿‘局子活’?你能接住大资源。”
一开始我犹豫。但后来,一个案子我介绍一个女孩给客户吃饭,坐一小时,拿了三千,我抽了八百。就这样,我稀里糊涂地成了北京外围经纪人。
没人一开始就想干这行,但真香来得也快。
很多人以为外围经纪人就是推女生、撮合饭局。但真正在北京混得下来的,全是会“控局”的。
我建了个微信小程序,登记资源——姑娘的信息、风格、可接受内容、客户偏好、曾配对过谁、出场反馈如何……都归档。
懂得配菜,才能让这顿饭值钱。
有一次,某地产商来京开会,带着四位外地朋友,要求“不要网红,要气质文艺、谈吐得体的女生,一晚饭局,不留宿。”
我直接安排了四位清北研究生背景的女生,全是素人,形象干净,说话不低俗,吃完饭客户感叹:“哥,这次你安排的跟以前完全不是一回事。”
后来那几位外地朋友长期托我办局,一出差就联系。
我知道,我不是在卖人,而是在卖信任。真正的北京外围经纪人,不是靠硬推,而是靠精准匹配与控场能力。
干得时间久了,你会发现一个问题:这个行业没有“退路”。
女孩年龄大了就接不到单,客户玩腻了换口味,你也必须不断更新资源、维护圈子,否则就被替代。
而我们这些外围经纪人,虽说不上明规则犯法,但一直踩在灰色地带边缘。
我见过一个北京的老哥,38岁,做这行快十年。有一天,他联系不到一个客户的女伴,被误认为“私吞”,结果被那客户找人教训,三根肋骨断了。
圈子从来不是安全地带,特别是在北京这种城市,利益、关系、人性,全都混在一起。
你越站得高,就越得看清楚脚下是不是地雷。
2024年春天,我在一个活动上认识了苏晚,一个大三女生,学播音主持,气质温和,说话不带腔调。
我原本没打算让她入圈。太干净的女生,不适合这个行业。
但她主动联系我:“我不图奢侈,也不图出名,我只是想短期赚点生活费,不想陷得太深。”
她很清醒。她接局只选饭局、商演,不接夜局,不留联系方式,不被拍照。我也尊重她的边界。
我们慢慢变熟,有时她接完单不走,会陪我坐在车里抽烟聊天。
她问我:“你干这行,真的快乐吗?”
我当时没答,但心里想了很多。
我干这行七年,认识上千人,但没有一个能深交。朋友圈再热闹,夜里还是一个人睡。
北京外围经纪人表面上做的是配对,实则,做的是孤独的搬运工。
2024年8月,我被点名“协助调查”。
起因是一名客户涉嫌洗钱,他点名提到我介绍过的一个女孩,而这位女孩之前在我的资源名单上。
虽然我并不知情,也没参与,但调查阶段,我手机、资料全被查,很多客户因此断联。苏晚也不见了,微信删了我。
那几天,我失眠严重,一度觉得这是不是“报应”。
后来警察告诉我:不构成直接关联,但建议我“远离灰色资源、规范经营”,否则总有一天翻车。
我坐在局子外的马路牙子上,点了一根烟,才意识到,我可能真的该退了。
现在我不再接人,转去做线下高端社交局策划,帮企业办定制活动,赚的是执行费和协调费用。
我给自己洗白身份,名片写的是“商务顾问”+“社交资源桥梁人”。
但我知道,这世界记忆很深刻。你曾是北京外围经纪人,圈子总有人记得你做过什么,说过什么,牵过谁的线。
我接触一些新人时,他们也会悄悄问:“你以前是不是做外围经纪的?”
我笑笑不说。我知道,我能混到现在,不是因为干净,而是因为谨慎。
你可能看到这,想问:“你后悔过吗?”
有吧。但也庆幸我没在最烂的时候放弃自己。
这行让我看清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,也让我学会在最复杂的局里找出路。
如果你也在这个城市里挣扎,不妨问问自己:你想活得体面,还是活得踏实?
我现在的生活没有以前赚得多,也不再夜夜应酬,但睡得安稳,醒来能看清天色,不用提心吊胆。
这比什么都重要。